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印發河南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


《河南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9月29日

河南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

(2017—2020年)

為貫徹落實《河南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和《關於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的實施方案》,加快我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競爭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產業現狀和面臨形勢。裝備制造業總體水平居我省5大主導產業之首。經過“十二五”以來的快速發展,我省裝備制造業規模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在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礦山裝備等領域居領先地位,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1.2%。但是,我省裝備制造業總體上大而不強,高端供給短缺、中低端供給過剩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創新能力弱、資源消耗大、智能化水平不高、龍頭企業缺乏、品牌影響力不強等短板凸顯,制約瞭裝備制造業整體素質的提升。

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興起,裝備制造業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從全球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加速融合使裝備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價值構成、商業模式等發生瞭顯著變化,裝備制造業總體呈現出產品技術高端化、制造服務一體化、產業組織集群化、市場競爭國際化的態勢。從國內看,一方面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快速興起創造瞭巨大的裝備市場需求,需求結構重點轉向高端裝備、智能裝備、綠色裝備等,裝備制造業駛入新一輪發展的快車道,另一方面全國各地圍繞裝備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的競爭日趨激烈,紛紛以創新搶占發展高地和市場空間。我省裝備制造業正處於跨越發展的難得“風口”和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必須以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為動力,以創新引領裝備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發展,構築我省裝備制造業的競爭新優勢。

(二)基本思路。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方向,按照“創新驅動、智能轉型、高端引領、基礎支撐”的思路,全面推進我省裝備制造業結構升級、創新升級、制造升級、品牌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精品品牌,推動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礦山裝備等4個優勢產業跨越提升,領軍全國;數控機床、機器人、節能環保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4個新興產業趕超突破,邁入第一方陣,實現裝備制造業結構轉型、動能轉換、方式轉變。

(三)發展目標。通過3—5年的努力,打造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礦山裝備優勢產業,培育技術先進、鏈條完整、競爭力強的新興產業,建成全國重要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實現由裝備制造大省向裝備制造強省的轉變。

產業規模穩定擴大。到2020年,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萬億元,年均增長11.5%左右。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每年推出10個以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行業標志性高端裝備產品,100個左右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爭創2個國傢級制造業創新中心,5個以上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到2020年,4大優勢產業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明顯上升,高端裝備、智能裝備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明顯上升;培育主營業務收入5百億元以上企業2傢左右、百億元以上企業10傢左右。

競爭實力明顯躍升。到2020年,培育8傢左右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較強核心競爭力的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

二、重點領域

聚焦我省裝備制造業4大優勢產業和4大新興產業,全面推進結構升級,構建順應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具有河南特色優勢的裝備制造業新體系。

(一)打造四大領軍產業。

1.電力裝備。

目標任務:堅持技術創新、市場開拓、品牌塑造並舉,培育2—3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集團,打造國際一流的電力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轉型路台灣電動床工廠徑:

(1)技術突破。強化超文具用品導材料應用等基礎技術研究,加快非晶合金鐵芯、智能微電網等技術突破,重點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裝備、智能輸變電成套裝備、智能電網用戶端設備,形成以特高壓交直流輸電保護設備、開關設備等為代表的高端產品新體系,在若幹細分領域形成我省主導的標準體系,全面提升高端電力裝備自主創新能力。

(2)平臺協作。發揮河南省智能電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作用,以許繼集團、平高集團、森源電氣等龍頭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咨詢機構等,圍繞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實施聯合攻關,圍繞需求端組織聯合推廣應用,打造協同創新和應用平臺,形成以用促產、以產促研、協同創新的新模式,推動產業鏈整體水平提升。

(3)延伸鏈條。支持龍頭企業加快發展以核電設備、風電設備、儲能設備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裝備,延伸產業鏈條。鼓勵企業向服務型制造轉型,增強提供系統化解決方案、實施工程總包的能力,延伸服務鏈條。推動與央企開展合作,以EPC(設計采購施工)等形式參與國內外重大電力項目建設,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豪美科技X戰警GPS車隊管理系統|gps車隊管理|gps車隊管理系統|車輛監控系統|gps車輛監控系統

集群佈局:以許繼集團、平高集團、森源電氣為龍頭,圍繞中原電氣谷佈局電力裝備全產業鏈,培育形成國際一流的電力裝備產業集群。以鄭州、新鄉、焦作、南陽等市為支撐,佈局變壓器、中低壓開關、電線電纜等產業基地,形成特色產業集群。深化與美國通用電氣、瑞士ABB集團等國際頂尖企業的技術合作,加大引進上海電氣、特變電工等國內龍頭企業的力度,完善和提升電力裝備產業鏈。

2.盾構裝備。

目標任務:堅持自主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方向,把中鐵裝備培育成為國際一流的行業領軍企業,帶動形成較為完善的盾構裝備產業體系,打造國際先進的盾構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轉型路行車視野輔助系統徑:

(1)做強龍頭。對標德國海瑞克等國際領軍企業和國際頂尖標準,加快盾構關鍵部件工業性試驗平臺、大數據工程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揮盾構和掘進技術國傢重點實驗室作用,實現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服務;加快發展大功率、高速度、強適應、智能化的新型盾構裝備,盡快突破超大型盾構技術瓶頸,繼續擴大微型、異形盾構等創新型產品產業化規模,推動中鐵裝備成為行業內技術水平最高、產品譜系最全、應變能力最強的企業,持續擴大其品牌影響力,迅速把中鐵裝備建成國際一流的行業領軍企業。

(2)做優配套。圍繞突破主軸承、減速機等關鍵核心零部件瓶頸,以中鐵裝備、洛陽LYC、鄭州機械研究所為主體組建“聯合艦隊”,實施協同攻關,加快推進關鍵零部件本地化進程,大幅提高產品精度和一致性、可靠性,彌補關鍵配套能力不足短板。

(3)做全鏈條。圍繞中鐵裝備、中信重工等整機企業,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和培育本地企業雙管齊下,完善傳感器、控制器、電氣元件、切削刀具等盾構裝備產業鏈各環節,建立完整的上下遊協作配套體系,帶動全鏈條協同發展,全面提升本地配套能力。

集群佈局:以中國中鐵智能化高端裝備產業園建設為核心,鄭州、洛陽市重點佈局減速機、軸承等機械類配套產業,鄭州、許昌市重點佈局電氣控制類配套產業,新鄉市重點佈局後配套產業,形成鄭洛新許盾構裝備產業集群。密切跟蹤國內外行業發展動態,選準時機聯合金融資本開展並購重組,迅速壯大集群規模和實力。

3.農機裝備。

目標任務:堅持結構調整、融合創新、品質突破,培育1—2傢具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打造國際先進的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轉型路徑:

(1)調結構。圍繞種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保持動力機械、收獲機械等傳統農機的領先優勢,發展收獲後機械、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等先進農機裝備,研發新型飼料加工、高效農用無人機等新型農機裝備,調優產業結構;聚焦產品品類,凝練優勢品種,重點發展無級變速大型拖拉機、高效多功能聯合收割機、精準變量復式作業機具等新產品,調優產品結構;實施兼並重組、優勝劣汰,引導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集聚,形成龍頭企業主導、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產業體系,調優企業結構。

(2)促融合。圍繞精準農業、智慧農業發展,致力於面向農業生產的全程解決方案,促進農機與農藝緊密融合,推動龍頭企業從產品供應商向綜合方案提供商轉型;加強農機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應用,創制具有信息獲取、智能決策和精準作業能力的新一代農機裝備,推動農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跨界融合,全面提升農機智能化水平。

(3)提品質。實施農機精品培育工程,對標美國約翰迪爾等國際先進企業和國際先進標準,完善農機裝備產品標準體系。推進農機制造過程智能化,圍繞整機提高零部件配套能力,推進主機與配件標準化、通用化。扶持骨幹企業建設產品試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產品試驗檢測能力。落實產品準入制度和質量監督檢查制度,全面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中國河南農機精品品牌。

集群佈局:以一拖集團為核心,以河南瑞創、鄭州中聯、河南豪豐為支撐,打造以動力機械、耕作機械和收獲機械為主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洛陽、鄭州、開封、許昌農機裝備產業集群;以全豐科技為核心,培育形成安陽農用無人機裝備產業集群。加強與雷沃重工、五征山拖等行業龍頭企業洽談對接,吸引其來豫設立研發制造基地,壯大產業集群規模。

4.礦山裝備。

目標任務:堅持穩定規模、提升內涵、扶優汰劣,培育2—3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打造國際先進的礦山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轉型路徑:

(1)成套化開發。突破綜采綜掘、選礦成套核心技術,重點發展大型煤炭綜采成套設備、大型非煤選礦成套設備、綠色水泥成套設備、餘熱發電成套設備、智能輕量化起重設備等,形成領先的礦山成套裝備產品系列,彌補大型礦山成套裝備短板。

(2)綠色化發展。圍繞智慧礦山、綠色礦山建設,加大長壽命、減量化、無害化等綠色技術應用,研發一批環境友好、清潔高效的礦山成套裝備,實施一批全流程生產線的綠色化改造,開發綠色產品,實現綠色生產。

(3)智能化改造。在全行業開展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擴大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依托礦山裝備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強生產各環節設備數據的互聯互通,切實縮短制造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

(4)服務化轉型。鼓勵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圍繞生產延伸工業設計、品牌運作、融資租賃、運行維護、設備回收等生產性服務業,從以生產為中心向以“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的生產服務轉型,提升EPC工程總包能力。

集群佈局:以中信重工為龍頭,建設洛陽、新鄉礦山成套裝備產業集群;以鄭煤機、平煤機和平煤神馬機械裝備為龍頭,建設鄭州、平頂山煤礦成套裝備產業集群;以衛華集團、焦作科瑞森為龍頭,建設焦作輸送設備、長垣起重及礦山裝備產業集群。以實施跨省跨國並購重組為主要途徑,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集群競爭優勢,支持中信重工進行戰略並購重組,打造全球礦山裝備第一品牌。

(二)突破四大新興產業。

1.數控機床。堅持突出重點、應用帶動、質量先行,聚焦關鍵基礎部件、專用數控機床和高檔數控系統三大領域,以集群引進壯大規模,以技術創新增強實力。重點突破高速電主軸等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發展面向汽車、航空航天的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等高端產品,鞏固提升軸承等專用機床領先優勢,擴大中高端通用機床規模,全面提升現有產品穩定性、可靠性。依托優勢企業,加強增材制造專用材料、工藝技術與裝備的結合,實施“一條龍”應用計劃,研制推廣使用一批增材制造裝備,引進培育一批專用裝備及核心器件企業,盡快形成增材制造產業規模。將數控機床納入“機器換人”專項行動,通過政策引導和示范應用,形成持續的市場需求,提升本地數控機床的市場占有率。持續舉辦兩岸(河南)智能裝備對接活動,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控機床產業合作交流平臺,將我省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臺灣數控機床產業轉移承接地。發揮臺灣友嘉龍頭作用,壯大許昌中鋒等骨幹企業,把鄭州、許昌市培育成為國內領先的中高檔數控機床生產基地;依托安陽鑫盛、新鄉日升、貝英數控等優勢企業,把豫北地區打造成國內先進的專用數控機床生產基地;建設洛陽、安陽數控機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到2020年形成國內領先的數控機床產業。

2.機器人。堅持市場與技術並重、引進與培育並舉,重點發展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擴大服務機器人應用。針對產業應用及市場急需,開展機器人本體技術、控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研究並實現產業化,推動整機、關鍵零部件、智能生產線“三路並進”,以機器人為核心構建智能裝備產業新體系,將鄭州機械研究所的減速器、洛陽軸研科技的軸承打造成國內一流產品。協同機器人供需雙方,實施機器人“十百千”示范應用倍增工程,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的典型應用,以點帶面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加強產業創新聯盟、測試服務中心建設,建立多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和服務體系,設立機器人實訓基地,完善面向全產業鏈的公共服務平臺。依托科慧科技、中信重工、新鄉勤工、許昌中鋒等企業,深化與韓國現代等優勢企業合作,全力引進國內外機器人知名企業,加快格力(洛陽)智能裝備產業基地項目落地,打造洛陽、鄭州、新鄉、許昌機器人優勢產業集群,建設安陽醫療助殘服務機器人生產基地。到2020年形成國內先進的機器人產業。

3.節能環保裝備。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相結合、技術突破與推廣應用相結合,圍繞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攻堅任務和節能降耗目標,強化標準約束和市場倒逼,加快節能環保裝備供給。重點研究鍋爐窯爐等節能技術、“三廢”(廢水、廢氣、固體廢物)處理等環保技術,重點發展高效節能電機和變壓器、多污染物協同處理成套裝備等先進裝備,擴大餘熱餘壓利用、生活垃圾處理等裝備優勢。以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為抓手,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推動節能環保裝備示范應用,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服務業,完善節能環保裝備產業鏈。以市場換技術、換產業,加快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建設生產基地。以中信重工、鄭州鍋爐、宇通重工和新鄉威猛等企業為龍頭,打造國內領先的鄭州、洛陽、新鄉節能環保裝備優勢產業集群;依托中材環保、許繼電氣、南陽防爆集團等,培育許昌、平頂山、南陽、商丘節能環保特色裝備生產基地。到2020年形成國內領先的節能環保裝備產業。

4.軌道交通裝備。堅持育龍頭、強基礎、延鏈條,建立競爭力強、鏈條完整的軌道交通產業體系。依托城際輕軌和地鐵建設項目,引導技術、資金、人才等資源要素向鄭州中車、洛陽中車、洛陽機車集聚,培育具有國內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推動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化系統、基礎零部件協同發展,車輛制造與檢修協同發展,完善軌道交通產業鏈條。聚焦智能制造、再制造基礎技術和工藝,著力突破影響產品精度的瓶頸制約,發展軸承、信號系統、監控系統以及綜合供電自動化系統等關鍵配套產業,提高軌道交通配套產業的自主化水平。建設鄭州中車軌道交通車輛造修基地、洛陽中車軌道交通車輛造修基地和洛陽電力機車檢修基地,拉長軌道交通裝備服務鏈條。依托鄭州中車、洛陽中車、洛陽機車、河南思維、輝煌科技等企業,做強鄭州、洛陽“整車+配套+服務”產業鏈。到2020年形成國內先進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創新升級。以提高技術水平為目標,培育創新引領型龍頭企業和研發機構,帶動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裝備制造業創新能力的整體跨越。

1.培育創新引領型龍頭企業。在4個優勢產業及4個新興產業領域選擇50傢龍頭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重大科技專項承擔、高層次創新平臺建設、人才技術集聚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支持龍頭企業開展並購重組、壯大實力,打造裝備制造“航空母艦”,使其在轉型升級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

2.建設創新引領型平臺和機構。在4個優勢產業及4個新興產業領域加快佈局省級創新平臺,爭創一批國傢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聯合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設計中心、質量檢測中心等國傢級創新平臺。在農機裝備、電力裝備、礦山裝備等領域創建5個以上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與國機集團、國傢電網合作,爭創農機裝備、電力裝備2個國傢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鄭州機械所、中機四院、中機六院、北京起重運輸機械設計研究院等國傢級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共建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加快籌建大連理工大學重大裝備制造鄭州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鄭州智能裝備研究院等研發機構。(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財政廳)

3.培養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依托“中原千人計劃”等平臺,加大高端裝備領域創新型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加大國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其團隊的引進力度;完善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等機制,提升裝備制造企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深化產教融合,優化裝備制造業人才供給結構,加大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培育一批裝備制造業知名企業傢、知名技術專傢、知名工匠。(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二)推進制造升級。以增強制造能力為目標,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協同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基礎制造,實現裝備制造能力的全面躍升。

1.推進智能制造。實施智能制造示范應用工程。積極爭取國傢各類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及時復制推廣其成熟經驗。以中機六院為龍頭,建設河南省智能制造標準驗證工作平臺,建立“互聯網+智能制造標準驗證”新模式,創建河南省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連續4年每年滾動培育10個智能工廠、20個智能車間,推動100傢裝備企業實施以“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為重點的智能化改造,推動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改造走在全省前列。(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2.發展綠色制造。大力推廣節能減排新技術,圍繞綠色設計、綠色工藝、綠色供應鏈等關鍵點,實施一批全工藝流程生產線的綠色化改造升級,實現綠色生產。推動機床、工程機械、機械零部件等行業開展再制造服務,鼓勵企業實施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再制造提供協同管理、資源管理和數據服務,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支持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建設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車輛檢修再制造生產基地。(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環保廳)

3.培育服務型制造。引導企業圍繞制造發展工業設計、品牌運作、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增值服務在價值鏈中的比重,通過整合產業資源、延伸產業鏈條,從以制造為主向“制造+服務”轉變,以銷售產品為主向銷售“產品+服務”轉變,實現從設備供應商向服務供應商的戰略轉型。每年爭創10個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4.提升基礎制造。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堅持市場導向、需求牽引、協同創新、協同制造、優化提升,針對技術基礎薄弱、制造能力滯後的短板,聯合優勢企業和科研院所分領域實施一攬子突破計劃,夯實制造基礎。重點實施盾構機主軸承和減速機關鍵部件國產化工業性試驗平臺、軌道交通車輛軸承國產化、新型功能大顆粒金剛石產業化等項目,力爭每年承擔2項以上國傢工業強基項目,提升我省裝備行業基礎制造能力。(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

(三)推進品牌升級。以“河南裝備、裝備世界”為目標,牢固樹立“以質取勝”理念,加強裝備制造業質量品牌建設,培育若幹國際知名品牌企業,推出一批裝備精品,實現我省裝備品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

1.發展高端裝備。實施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工程。依托國傢和省重點工程,組織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聯合體協同開發,突破產業技術瓶頸,開發一批技術水平先進、市場需求潛力大的高端裝備並實現產業化。對新推出的具有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產品按照有關規定給予激勵。(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推進“機器換人”。開展數控機床、機器人產銷對接系列活動,提升傳統企業制造水平,帶動本土數控機床和機器人產業發展,培育本地知名品牌。連續4年實施機器人“十百千”示范應用倍增工程,2017年在機械、汽車等10個重復勞動特征明顯、勞動強度大、有一定危險性的重點領域和10個特色裝備園區,推動200傢企業規模化示范應用2000臺以上機器人,力爭2020年機器人示范應用達到2萬臺以上。(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3.加強市場推廣。支持企業參加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等國內外高水平展會,依托省內大型綜合展會平臺舉辦裝備專業展,提升我省裝備品牌整體影響力。加強與中央企業合作,利用其重點工程和海內外渠道提高我省裝備的市場占有率。加強政府引導服務,定期舉辦裝備重點領域產銷對接活動,引導各類采購主體采購使用本省裝備,以應用促質量提質、品牌提升。(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

4.擴大國際合作。支持一拖集團、許繼集團、中信重工、中鐵裝備等有能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建設境外生產基地和工業園區,鼓勵國內相關產業企業入住園區,形成園區內裝備制造業上下遊完整產業鏈,充分利用園區的多功能和影響力,建立資源與市場共享、風險共擔的“走出去”聯盟。以“一帶一路”對外承包工程、對外援助項目為突破口,以“工程+裝備+運營”方式,推動電力設備、盾構裝備、礦山裝備等優勢產品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提升我省裝備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商務廳、省政府外僑辦)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成立由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人員參加的工作團隊,專職專責推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各地要落實主體責任,健全工作機制,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認真抓好落實。省政府每年組織對各地轉型升級進展情況進行考評,對各地、各部門工作情況開展督查。(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牽頭,各有關單位參與落實)

(二)加強政策激勵。落實省支持轉型發展攻堅若幹財政政策,統籌用好省級各類資金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子基金。全面落實國傢關於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企業重組改制、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農機購機補貼以及國傢和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獎補等各類優惠政策。(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發展改革委、科技廳、工業和信息化委、地稅局、國稅局)

(三)突出項目支撐。選100個符合轉型升級方向、帶動作用強的重點項目,按照技術轉化類、支撐引領類、台灣電動床工廠承接轉移類等類別,建立轉型升級重點項目庫,分類施策推進項目實施。完善重點項目管理服務機制,明確責任主體和完成時限,加強項目定期監測和跟蹤協調,建立全過程服務鏈條,發揮全方位保障效應,確保項目如期落地建成、投產達效。(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

(四)推進試點示范。從地區和園區兩個層面開展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試點示范工作。地區層面選擇傳統產業基礎好、轉型發展任務重、地方措施力度大的省轄市、縣(市、區),建設省裝備制造轉型發展示范區。園區層面選擇若幹特色裝備產業集聚區,建設轉型升級示范園。各試點地區(園區)要對標國際、國內先進產業集群,先行先試,為全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積累經驗、探索路徑、提供模式。省財政轉型發展資金對試點地區(園區)給予優先支持。(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委、財政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tu233d3x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